文章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江南官方体育app 青岛市平度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1—

发布时间:2024-05-17 01:43:53 点击数:1
来源:江南官方体育网页版 作者:江南综合体育app下载安装

  按照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2015年建设规划。

  平度市地处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心位置,为我国最早开放的沿海地区之一,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是青岛市的卫星城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性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195天,年平均降雨量680毫米。全市总面积31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7万亩,水域7万亩,山林面积32万亩。总人口137万人,辖2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788个行政村。2010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24.2亿元,可比增长14.7%;地方财政收入21亿元,增长2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33元,分别增长12.6%、14.5%。

  平度是传统的农业大市,物产丰富,农产品久负盛名,区域和资源优势十分优越。常年种植粮食300多万亩,花生50万亩,果品39万亩,蔬菜70万亩,是全国闻名的粮食主产县、强筋小麦生产优势区域、全国商品油料生产基地、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山东省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生产基地。平度曾先后被命名为“中国花生之乡”、“中国葡萄之乡”、 “中国大姜之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食品工业强市”、“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等荣誉称号。2010年,依靠现代农业取得的长足发展,我市又相继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今年,我市大泽山葡萄观光园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一)农业主导产业优势明显。一是粮食生产跻身全国前列。2010年,全市粮食总播种面积315.06万亩,总产达到149.7万吨,增长1.2%,实现连续八年增产,第六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荣誉称号。二是花生生产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花生种植面积50万亩左右,总产18万吨,商品率为90.2%,年出口创汇6400万美元。1985年,创造了万亩花生单产超千斤的全国大面积高产记录,研究的花生大面积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89-1995年,花生总产连续7年居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第一位(此后国家未做百强排序)。三是蔬菜生产规模效益显著。全市蔬菜播种面积70万亩,2010年总产达到289.6万吨,占青岛市蔬菜总产量的32.5%,产值近36.5亿元,商品率94.7%。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蔬菜标准园创建示范县,是青岛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大蒜、大姜、辣椒、圆葱、芋头等一批出口创汇型蔬菜已发展成为当地农业的主导产业,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市场,在国际市场享有较高声誉。四是果品产业特色鲜明。全市果园面积39万亩,80%分布在北部10个山区丘陵镇,其中苹果15万亩,葡萄10万亩,甜樱桃2万亩,桃2万亩和草莓1万亩。2010年,全市果品总产量4.6亿公斤,产值17.6亿元。

  (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良好。几年来,借助国家、青岛市各类农业项目的实施,每年投入建设资金3亿多元,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并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从2004年开始,平度市先后承担了青岛市粮油果菜“四个百万亩工程”,实施面积超过120万亩,已建成粮食和蔬菜示范区64万亩。从2009年开始,平度市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扶持设施大棚建设,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23万亩。实施了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农村新能源建设、村村通工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大改善了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目前,全市农业有效灌溉面积241.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7.9%,节水灌溉率达到57%,灌溉水利用率55%,土壤有机质含量1.2%。农机总动力288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程度达86%。农田林网化面积197.3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8.6%。完成村村通油路里程2400多公里,通村率达到99%。全市1万余户农村家庭使用了清洁、卫生的沼气新能源,年节省用能资金500万元以上。

  (三)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制定发布了地方农业生产标准60项,主要农产品生产全部实现有标可依。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60处,面积13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2.6%。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06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0个,保护区域面积达到160多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0%以上,位居全国县级市首位,平度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获得了农业部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市农产品质量综合检测站获得省级计量认证,具备了对农产品生产、储运、销售及产地环境等从田间到餐桌进行全程监控的检测能力。全市建有镇级检测站5个,企业检测点40个。完善了11处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质量检测、结果公示、不合格产品追溯等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了生产基地和种植大户“场地挂钩”机制,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高。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全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培育了一批带动力强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了一批辐射面广的中小型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业企业群体。围绕优势主导产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强化服务指导等措施,抓规范、育典型、搞示范,积极推进以“四化”(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合作社创建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全市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50余家,加工率45%,年实现销售收入137亿元。拥有农业产业化青岛市龙头企业8家,省级3家,国家级1家,年可加工转化农产品30多万吨,带动基地种植面积40多万亩,年增加经济效益5亿元以上。9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6万户,年销售农副产品160万吨。拥有南村蔬菜、仁禾生姜两处农业部定点产地批发市场和全国交易量最大的何家店花生批发市场,全市年交易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农产品交易市场9个。

  (五)农产品品牌培育效果显著。充分挖掘培育地方特色品种,不断做大做强具有传统优势、地域特色、高端品质的农产品品牌,打造以“绿色、时尚、生态、健康”为特色的高品质农产品,全面提升产品内在价值。全市注册农产品商标150多个,拥有青岛市以上著名商标11个,青岛市以上名牌农产品18个,其中马家沟芹菜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大泽山葡萄、喜燕牌花生油成为山东省名牌农产品。同时,充分挖掘特色产品的历史文化内涵,做好名牌延伸工作,着力打造农产品名牌集群产业。规划建设了万亩马家沟芹菜产业园,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芹菜博物馆,成为展示和传播马家沟芹菜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在大泽山镇的芝莱山下,建成中国首家鲜食葡萄博物馆,实现了大泽山葡萄文化与芝莱山文化的有机融合。2008年,成功启动了青丰一号小麦、马家沟芹菜、大黄埠西瓜、大黄埠樱桃西红柿4个品种的太空育种试验,开启了平度市农作物育种新篇章,打造了品牌农业发展新亮点。连续多年高水平举办了春季云山大樱桃、夏季明村西瓜、秋季大泽山葡萄、冬季马家沟芹菜文化节等“四季节庆”活动,赋予农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了平度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健全。市农业局现有在编人员115人,其中研究员1人,高级农艺师16人,农艺师43人,拥有先进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土壤检测、植物检疫等仪器设备,先后获得“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先进集体”、“省农技推广先进集体”、“全省农民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省十佳农技协会”等20多项荣誉称号。全市设有镇级农业服务中心30个,在编人员209人,专业技术人员178 人。近几年,在充分发挥市镇两级农业科技服务队伍作用的基础上,我市着眼于机制创新,不断完善服务手段,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服务,不断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在加强传统技术推广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推广载体。创立了平度农业门户网站——江北(平度)农业信息网和技术推广类刊物《平度农业》等新的科技推广载体。通过网站公开发布政策、技术、购销等各类信息,并设立专家在线栏目,方便农民查阅咨询。结合农时季节,每月编印《平度农业》,发至全市1788个村和8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大提高了“科技明白纸”的利用率。加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在蔬菜、果品等优势产业上,不断增强栽培技术、加工、保鲜、贮运等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每年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70多项,良种化程度达到100%,新技术覆盖率超过85%。积极开展“科技人员联系种植大户”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推广活动,初步建立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科技入户率达到90%。同时,利用职教中心、农业广播学校、远程教育等培训手段,对全市农民进行广覆盖的教育培训。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出高端特色品牌农业建设,实施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现代化装备,大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通过五年集中建设,打造集先进性、示范性、经济性、创新性于一体,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青岛、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树立样板,探索路子。

  1、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根椐平度农业产业特色,明确建设目标,突出建设重点,彰显产业特色,高标准、高起点规划示范区,形成一区多园、一区多点的发展格局,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

  2、发挥优势,重在提升。发挥示范区基础优势和产业优势,保持传统特色,注重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主导产业优势的提升,产品品质品位的升级。

  3、整合资源,集中建设。示范区建设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和可行性,优化各类生产要素,整合各项农业建设资金,集中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4、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积极争取国家、省、青岛各类项目及资金支持,采用招商引资、社会赞助、农民自筹等方式,保障示范区建设资金及时足额投入,快树形象,早见成效。

  示范区建设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粮食、花生、果品、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坚持点线面结合,进一步调结构、转方式,巩固提升传统粮油,重点突破园艺果菜,强化主导产业升级和项目支撑,实现“五化六提高”。“五化”即:示范区实现种植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效益最大化。“六提高”即:示范区粮油产量显著提高。小麦、玉米、花生三大作物在种植方式上实行两年三作轮作制。小麦单产由446公斤提高到550公斤,玉米单产由508公斤提高到650公斤,花生单产由330公斤提高到360公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土地投入产出率由1:3.5提高到1:4以上,农业劳动生产率由3万元提高到4万元以上。科技支撑作用显著提高。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95%以上,科技贡献率由53%提高到60%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农产品加工率由51%提高到60%以上。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00家以上,50%以上合作社达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四化”标准。种植效益显著提高。粮食亩收入由1035元提高到1350元,花生亩收入由1367元提高到1480元,蔬菜亩收入由3787元提高到4680元,果品亩收入由3330元提高到4330元。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递增13%左右,到2015年达到18000元。

  按照示范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依据示范区主导产业特点,坚持点线面结合,“点”重点突破精品农业示范基地、万亩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线”重点突破沿交通要道特色产业带,“面”重点突破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带动全市农业步入生态、健康、绿色发展轨道。集中力量完成以下五项建设任务。

  以稳定粮油面积,提高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