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江南官方体育app 2024年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4-05-17 01:09:26 点击数:1
来源:江南官方体育网页版 作者:江南综合体育app下载安装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勇毅前行,较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

  这一年,我们全力拼经济,大力实施“十大提升行动”,一揽子出台促进经济发展20条、新能源汽车36条、总部经济10条等政策措施,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持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居万亿城市第3位,本外币余额增长17%、居万亿城市首位。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94户、总数8406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1万户、实现两年翻番,“四上企业”首次突破万户,净增市场主体17.6万户、总数169万户。我们坚持顶格推进、精准调度、高效服务,发展好势头进一步巩固。

  这一年,我们聚焦强动能,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91%、居万亿城市第7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科技集群”,合肥居第40位、较上年提升15位。《自然》杂志发布的全球“科研城市”,合肥居第13位、前进3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近六成,新增百亿产值工业企业6户、总数22户。新增上市发行和过会企业13户、总数82户,A股上市企业总数居全国第12位,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居全国第6位,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获国家评估“优秀”,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提质量、增效益、强动力,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这一年,我们坚持惠民生,全年民生支出12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4%。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新增城镇就业参保47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难安置”专项治理完成16.2万套,更多群众“圆梦安居”。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10所,新增学位托位10.3万个。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青年友好型城市。安全生产事故数、亡人数分别下降18.6%和14.2%,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我们坚持人民至上,倾心尽力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这一年,我们勇于争先进,连续两年进入“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全国十强,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获批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连续三届荣获“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合肥经开区稳居国家级经开区第6位,合肥高新区升至国家级高新区第7位,蜀山稳居全国百强区14位,肥西、肥东、长丰、包河、庐阳实现百强进位,瑶海首次进入百强。新站高新区位居全省高新区前3,庐江、巢湖经济总量稳居全省十强。我们全方位对标追赶、争当示范,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聚焦科技引领,创新动能持续增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6大研究院建成运营,深空探测等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组建。未来大科学城建设提速,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基本建成,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先进光源、雷电防护设施开工建设,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可研获批。“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正式上线,“九章三号”“墨子巡天”入选年度全国重大科技成就。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3家、增量居全国第2位,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总数居全国第4位,新增新型研发机构19家、总数52家,新入库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超3000项,转化设立科技企业400余家。成功举办中国(安徽)科交会、中国航天大会、中国科协年会、量子计算和量子产业大会等活动,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200亿元,“大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入选国家典型案例。创新生态更具活力,常态化开展“合肥专班高校行、高校师生合肥行”,新增在肥就业参保大学生突破35万人,新增进站博士后949人,集聚高层次人才1.9万人。组建城市场景创新公司,实体化运行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科大硅谷”厚植创新生态、感召五洲英才,建设高品质创新创业空间300万平方米,全球招募36个创新单元合伙人,布局9家海内外创新中心,服务对接近万名校友,落地科技项目800多个,加速成为链接全球创新网络、汇聚高端创新资源的新高地。

  (二)聚焦融合集群,产业能级持续提升。战新产业蓬勃发展,新签约1200多个产业链项目,5个百亿项目开工建设、5个百亿项目建成投产。汽车“首位产业”爆发式增长,拥有整车厂6家,集聚上下游企业500多家,新能源汽车产量74万辆、位居全国前5,汽车总产量134万辆。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全球第1,储能电池产量突破20GW,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值达1500亿元。16条重点产业链产值增长10.7%,长鑫首发第五代动态存储芯片填补国内空白,维信诺智能像素化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未来产业抢得先机,全国首个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挂牌运营,量子专利授权量全国领先。空天技术产业聚集企业超百家,中科星图、航天宏图等龙头企业落地运营。成立聚变新能公司,协同推进聚变能源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亿航智能获批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适航证,加速低空经济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元宇宙、深空探测、生物制造、人形机器人、下一代人工智能加速布局。更加重视数智赋能,新增全球“灯塔工厂”3家、总数居全国第2位,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户、总数居省会城市第6位,新增容知日新、阳光电源等6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规上工业实现“智改数转”全覆盖。建成运营“巢湖明月”3300P国产化智算集群,“羚羊”工业云等赋能43万家合肥企业。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质检中心2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德国德凯汽车测试中心投入使用,招商检测华东基地加快建设。国际陆港一期、派河港建成运营,江淮运河全线贯通,新增、复航国际客货航线家,淮河路步行街成为“全国示范步行街”,贡街获评“全国夜间经济示范街”。举办会展600余场,世界制造业大会参展企业数、中国·合肥苗交会交易量均创新高,首届国际新能源汽车展“一战成名”。

  (三)聚焦攻坚克难,改革开放持续发力。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承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成立合肥国家实验室上海基地,运营G60科创走廊成果转化促进中心。牵头组建新能源汽车等4个产业联盟,共建10个产业园区,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动发展区,152项高频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合肥都市圈规划即将获批,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启动建设,都市圈环线东线建成通车,合淮合作区、合六经济走廊取得新进展,合肥与省内城市优势互补、链式协同的产业格局加快构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居省会城市第7位,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20%以上,获批全国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地。新增国际友城4个,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5个,大众全球第二研发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成功落地,新增外资企业超200家、增幅创5年来新高。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三年试点任务全部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6项制度成果全国推广。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突破,全面启动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创投城市计划”,新增总行级科创金融中心9家,财政国资参与设立股权投资基金226支、总规模超4200亿元,创历史新高。“信易贷”入选全国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服务示范平台,授信总额突破2000亿元、惠及企业17万户次。深入实施国资国企改革大提升行动,组建市物流集团、泊车集团,提级管理市乡村振兴公司,更好降低物流成本、方便市民出行、服务乡村振兴。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肥东、长丰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启动建设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企业办照、办税等七大事项1天办结,“四证齐发”实现“拿地即开工”,“包容普惠创新”“远程虚拟窗口服务”做法全国推广。一年来,我们识变应变抓改革,“向海而兴”促开放,内陆腹地正成为改革开放新高地。

  (四)聚焦品质提升,城市功能持续完善。规建治一体化全面推行,强化源头把控、过程把控、细节把控,市级总规报国务院待批,县级总规完成审查,城区单元控规全域覆盖。新建住宅小区“五有一纳入”、幼儿园“三件套”做法全国推广。城市大建设全面提速,沿江高铁、合新高铁等加快建设,铁路运营里程885公里、居长三角首位。沪武高速无岳段、明巢高速二期建成通车,宁合、铜商高速开工建设,建成、在建高速公路349公里。宿松路快速化改造全线通车,建成、在建快速路316公里。地铁1号线号线号线直达肥东、肥西县城,运营总里程突破200公里,轨道交通迈入市县一体时代。陕电入皖全面启动,龙河口引水、长江供水工程建成通水。城市更新集中攻坚,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7.7万套,117个老旧小区改造焕新。加快104个“城中村”改造,蜀山大铺头、包河周谷堆、瑶海和平路等片区更新取得重大进展,三年征迁任务一年完成过半,“城中村”改造做法成为全国经验。城市治理持续加力,开展物业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建成和美小区115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00个。城区供水自管小区、消防无水小区改造基本完成。新增充电设施超1万个、停车泊位超10万个。组建城市生命线产业集团,加快示范推广和产业发展,生命线工程入选中国人居环境奖。

  (五)聚焦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持续加快。稳产保供更加有力,建成高标准农田30万亩,新增耕地2.8万亩,新增玉米、杂交稻育种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水稻良种出口连续5年全国第1。粮食种植面积、单产实现“双增”,总产超298万吨。蔬菜、肉蛋奶产量稳步增长。特色农业不断壮大,新增50亿元农业企业1家,草莓、龙虾等6个产业链突破百亿,农产品加工产值1860亿元、增长9%。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首次突破200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增长30%。农业科技步伐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实现“双提升”,中国菌物谷全国首创“智慧菌房”,智慧农业谷获批省技术创新中心。肥西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庐江、巢湖获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脱贫成果巩固拓展,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落实“五大帮扶”措施,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增长16%,高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达70%、提高10个百分点,“百万元村”突破300个、占比26%。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肥东成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长丰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8个,新建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14个、和美乡村中心村32个、美丽宜居自然村729个,乡村沃野正成为农民的好家园、市民的好去处。

  (六)聚焦系统治理,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巢湖治理成效显著,巢湖水质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全湖水质保持Ⅳ类、上半年保持Ⅲ类,连续三年未发生大面积蓝藻水华。“山水工程”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巢湖越冬鸟类创有数据以来最多。三大保卫战深入推进,空气质量连续三年保持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86%、位居长三角万亿城市前列。马合钢等污染地块完成修复,庐江矾矿等29个废弃矿山完成治理。南淝河水质首次达到Ⅲ类,20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水质优良率90%、创历史新高。城市园林扩量提质,新增、改造绿地708万平方米,建成城市绿道177公里,新建公园游园61个,千亩以上公园达20个。翡翠湖、南艳湖公园“拆围透绿”,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成为全国典型。第十四届国际园林博览会在骆岗公园成功举办,奉献了一场百姓园博、精彩园博、品质园博、节俭园博,开园以来游客超700万人次。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双碳”工作稳步推进,光伏并网容量稳居省会城市第1,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企业18家。长丰成为全国首批农村能源试点县,合肥高新区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