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江南官方体育app 新质生产力如何为重庆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05-17 12:31:21 点击数:1
来源:江南官方体育网页版 作者:江南综合体育app下载安装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至关重要。重庆日报将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重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一主题陆续策划推出系列专访。本期围绕“如何抓住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为重庆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这一主题,专访了相关专家学者。现推出策划专访,以飨读者。

  郭险峰: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体现为三个“显著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显著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显著提升。重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具有“数、科、机”优势。一是智能化赋能农业发展。目前,重庆多个地区农村持续深入推进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农业产业发展注智赋能,积极发展智慧农业。二是科技创新优势。重庆在农业科技进步方面持续创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达63%,这一数值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三是新型农机器具研发承载优势。重庆着力于适应丘陵山区农业生产需要,持续研发新型农机器具。但与此同时,这些领域距离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还有很大空间,还需跃进式努力。

  罗清平: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耕作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这种新质生产力不仅体现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提升、单产水平的显著提高,更体现在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的稳步增长,以及农业多功能开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全产业链条升级。重庆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和体制优势,但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产业可持续发展韧性有待加强。重庆地形以山地为主,“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格局使得耕地分散且面积小,“巴掌田”“鸡窝地”占比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二是农业科技支撑薄弱。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先天不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仅56.8%、比全国平均水平约低17个百分点。三是新质劳动力相对短缺。全市乡镇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22%,乡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空心化”“老龄化”现象。

  重庆日报:重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如何加快推进宜机化改造,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郭险峰: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农田宜机化改造是必然要求。一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土地整理、道路规划、灌溉系统重构等,便于机械化操作。二是加快构建“政府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农机装备公司”的山地丘陵农机研发创新网络。积极培育一批具备农机集成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农机龙头企业,推动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三是加快建设智能化农业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重庆要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生态畜牧、火锅食材、预制菜、重庆小面、柑橘、中药材、榨菜、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通过特色产业生产经营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为农特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案,提高农特产品品质,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罗清平:要加快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着力解决丘陵山区农机下田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进一步夯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基础。一是在资金投入上加力加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包干奖补”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通过“先建后补”、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方式持续撬动资金投入宜机化改造。二是在产业带动上聚焦聚力。根据粮油、蔬菜、柑橘、柠檬、花椒、茶叶、中药材等不同产业特点设计宜机化改造技术规划,因地制宜对地块实施“小并大”“短变长”“弯变直”改造,实现地成片、路相连、渠相通,建成一批现代化生产示范基地,助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三是在装备创新上提速提质。研制具有信息获取、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的新一代农机装备,创新集成丘陵山地无人驾驶拖拉机、低损高效联合收割机等主要粮食作物农机装备,蔬菜直播机、榨菜收割机、果园多功能作业平台、对靶喷药机、智能除草机等特色经济作物适配农机装备,开展山地农业无人作业适配农机装备试验示范,推动山地农业机械化技术装备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重庆日报:怎样发挥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以农业科技创新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

  郭险峰: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催生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需要。一是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要坚持农业科技优先发展原则,统筹中央和市财政资金,强化以政府投入带动企业投入,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进入农业科技创新领域。二是聚焦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坚持融合性科技创新。重点聚焦水稻、玉米、油菜、生猪、家禽、草食牲畜等优势特色产业种业、山地丘陵适应性农机装备、农业关键技术等瓶颈领域攻关。坚持融合性原则,注重生物技术、环境技术、数字技术等先进技术的高度融合,推动重庆农业产业朝着基因化、数字化、工程化、绿色化、营养化等方向发展。三是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抓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积极落实“”“揭榜挂帅”等制度,建设长江上游特色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研发体现“山城味、山水情”的新产品,并积极推动研发创新成果在现实中转化应用。

  罗清平:突出应用导向,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推动科技兴农,打造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一是加大种业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围绕我市山地农业所需,聚焦生态种养、精深加工、绿色智能装备、生物育种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破解产业科技难题。加强重庆南繁基地建设,提升国家级制种大县、区域性良繁基地、畜禽核心育种场和市级种业基地等设施条件。二是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畜牧科技城等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为科技创新添助力。发挥西南大学、市农科院等研发创新作用,实行技术供给和产业需求清单化管理。三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进科技成果进主产区、进农业园区、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行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为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充沛动能。

  重庆日报:在培育新农人,打造农业高水平人才队伍,夯实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智力支撑方面该如何着力?

  郭险峰:重庆要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人才培育和集聚高地。一是确立本市农业人才培育重点。优先培育农业传统产业专门人才、乡村新产业尖端人才、乡村新业态专业人才,建设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农业人才传帮带制度,新型农业业态从业人员孵化制度等,促进农业人才培育“多点开花”。二是加强培育载体建设。针对当前乡村人才培训承载力有限的短板,加快推进建设重庆乡村振兴职业学院、现代农学院、乡村振兴培训机构等,打造规模化农业新质劳动力培育载体。实施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技能培训计划,全覆盖、分批次、针对性轮训乡村职业从业人员,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养、组织管理水平。三是实施“乡村引才计划”。建立完善具有吸引力的待遇、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多渠道宽范围吸纳技能型、管理型、创新型乡村人才在重庆汇集。

  罗清平:一是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尊重农民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规律,健全高素质农民培育机制,开展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等级认定,举办技能大赛、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持续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二是探索“乡村CEO”“农创客”等人才计划。健全“引育用留”全链条机制,引育一批乡村运营师和美丽乡村职业经理人,大力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乡村人才队伍,鼓励年轻人、新乡贤到农村从事现代农业、乡村新型服务业和美丽经济产业,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三是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的制度机制,发挥科技特派员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作用,选派科技特派员到田间、到基地开展“一帮一”技术帮扶。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与服务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创业,实现管理、技术、市场、土地等要素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