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江南官方体育app·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16日 吴晓晖)

产品介绍

      过去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政府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总、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重大机遇,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认线”工作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及其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有力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73.41亿元,增长3.3%、排全省第2,为建市以来最高排位。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均排全省第4,固定资产投资下降0.8%,排全省第8;外贸进出口总额下降0.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0.2%。市代表票决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主动防、早发现、快处置、防外溢、优服务,提级指挥、落实联防联控,以最快速度扑灭45起本土疫情,全力支援广州等地抗疫。进入疫情防控新阶段,聚焦保健康、防重症,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和疫苗接种工作,保障药品和医疗物资供应,推动诊疗诉求快速响应平台上线运营,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这一年,全市人民众志成城、风雨同行,广大医务人员、公安民警、基层工作者、志愿者不畏艰辛、日夜奋战,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打好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上下一心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二)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大盘,全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我们推动政策靠前发力。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不折不扣执行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退税减税降费近148亿元,落实财政资金10.6亿元,以真金白银帮助企业纾困发展。我们充分发挥投资支撑作用。成立重大项目并联审批专班,打通项目推进堵点,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33.6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3.5%。提前做好项目谋划,争取专项债176亿元、增长47%,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27亿元,撬动项目建设提速。完成工业投资超880亿元、增长19.2%,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4.2%,为近年最高,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大幅增长63.8%。中创新航、杰成新能源等项目动工,亚太森博、新达新金属、麦克韦尔加快建设,恒创睿能、新会道氏投产,制造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投资近540亿元、增长10.4%,深江铁路全线动工,中开高速江门段、江门大道南东线通车,珠肇高铁江机段、黄茅海跨海通道、银洲湖高速、国道G240、G325改扩建工程扎实推进,江门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我们积极应对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推出文旅、家装消费券和购车补贴等促消费政策,拉动汽车、摩托车、家电、餐饮等消费52亿元,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超2倍。房地产销售面积全省第4。我们促进外贸提质发展。新增蓬江智能家电、台山现代农业2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对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6%,开通中老、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江门的外贸版图不断扩大。

      (三)多措并举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出台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专项“十四五”规划。工业发展量质齐升,深入实施“链长制”,石化新材料成为继金属制品、食品、家电后第4条产值超500亿元产业链,新能源电池、智能装备等6条产业链增加值增长超10%,15条重点产业链合计实现产值4345亿元,拉动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39.3%和35.8%,均创近年新高,成为稳增长的主力。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先进制造业占比达41.9%、提高1.1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成立市政府投资促进中心,设立15个市外招商点,引进项目总投资1830亿元,增长17.9%,其中制造业项目总投资1454亿元,增长44.5%。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动力电池项目成功落户,当年签约当年动工当年完成主体建设,创造了江门速度,带动天赐、科达利、精测电子、海目星等上下游龙头企业落户和增资扩产,合计投资额超150亿元,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链快速发展。优质企业接连涌现,工业前200强企业增加值增长4.1%,占比达60.4%,引领支撑作用增强;新增38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是过去总量的7倍和1.5倍,凯特精密、润宇传感器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中车广东、维达纸业、李锦记获评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江门制造”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征地2.4万亩,争取基础设施专项用地指标3375亩、全省最多,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824.4亿元、占全市的60.6%,工业投资、新修道路和管网等10项指标全省第1。高新区—三江睦洲联动发展先行启动区稳步推进,安全应急产业园入选工信部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示范基地创建单位;新会智造产业园先行启动区落户重大产业项目19个,总投资323.3亿元;恩平大槐集聚区落户智能装备制造项目37个,总投资82亿元。智能家电、轨道交通2个园区获评省级特色产业园。我们全力做优做强建筑业。实现总产值428.8亿元,增长16.7%,排全省第3。建筑产业联盟发展壮大,新增5家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推动金融机构为重点建筑企业提供千亿授信额度,37项工程获省级奖项,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我们大力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95.2亿元,增长7.7%、排全省第1,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全链条总产值533.9亿元、增长27.6%,新会陈皮居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榜首,总产值190亿元。我市成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城市,入选国家级广东丝苗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成功创建全国首个镇级行政区品牌“马冈优品”,新增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我们着力增强文旅产业发展优势。重大文旅项目完成投资50.5亿元,赤坎华侨古镇开门迎客,成为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古劳水乡一期正式开放运营、二期加快建设,川岛宿集成功落户,川岛浪漫海岸顺利开工,文旅产业加速复苏。工业、建筑业、现代农业、文旅业四大产业拔节起势,进一步夯实了江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四)持之以恒推动改革创新,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我们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大科学装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江门双碳实验室获批筹建省实验室,9个科技项目获国家、省科技计划立项,共获得1200万元资金支持。完成首批12项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着力解决一批技术难题。高企数量超2600家、增长超20%,“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国赛优秀奖2项,“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获奖99项、数量全省第2。发明专利授权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大幅增长,知识产权工作考核全省第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人才资源总量达93.05万人,高层次人才9970人、增长17.4%,新增14人入选国家和省级人才计划,新建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23家,人才工作成效显著。我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总量达69.5万户、增长7.4%,总量全省第6。组建三大国资平台公司,实行国企高管全员市场化招聘,市属国企资产增长24.1%、营业收入增长12.4%。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组建工业200强企业服务专班,搭建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协调解决企业诉求超7000项,“政银保”放贷金额79.82亿元,有效为企业解难题、降成本。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正式启用,广大市场主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专业高效的仲裁服务。推动省级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QFLP试点、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等2项省级支持事项落地,建成全国首个便利华侨华人投资税收服务中心和平台、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侨服务更专业更贴心。政府侧流程再造持续深化,工程建设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50%以上,全省率先实现商品厂房交房即发证,工业项目验收即发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项目获评优秀等次。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全省第6、上升3位,城市软实力显著提升,江门成为了企业的投资热土和兴业宝地。

      (五)久久为功推进乡村振兴,全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我们坚持把农业农村放在优先发展位置。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工作连续获省考核优秀,对口协作广西崇左市获省考评“好”的等次,耕地保护考核获省一等奖。粮食产量99万吨,创近年新高,撂荒地复耕复种面积超额完成省任务。农业统防统治服务面积增长83.5%,经验在全国推广。美丽乡村焕发新貌,村庄保洁、垃圾治理实现全覆盖,所有自然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所有圩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我市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42元,增长5.8%,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0%超10万元,75%以上行政村集体总收入超100万元。我们积极推动东西部合作。成功争取台开鹤恩纳入承接省产业转移范围。启动三组县(市、区)结对合作,形成了一批实实在在的合作项目,台山、新会联合推动总投资20亿元的迪生力新材料项目落户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开平、鹤山合力加快G325改建工程建设,各县(市、区)落实党员干部和骨干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制度化交流,同心同向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我们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华盛路、会港大道基本实现通车。65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工,全市完成旧楼加装电梯237台,惠及居民近4万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超1300个、公共充电桩超1000支。城市供水能力连续两年省考核第1。完成龙舟山森林公园、油湾公园等17个公园建设和景观提升工程,江海区下沙公园如意桥、江门河两岸碧道成为网红打卡点。我们坚决守护绿水青山。河湖长制工作考核全省第1,鹤山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推荐,恩平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开平孔雀湖成为我市第3个国家湿地公园,“侨都锦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入选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碧道建设提前三年完成省任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PM2.5浓度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新建污水管网163公里,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能力突破90万吨/年、提升60%,5个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开工建设,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创建名单,江门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六)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全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年民生类支出350.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7.3%。我们坚持做好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9万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三项工程”累计培训5.4万人次,全省首创“园区技校”项目,建设技能人才培养载体108家、服务重点企业1186家,劳动者就业路径进一步拓宽;高水平承办第二届省“南粤家政”技能大赛总决赛,并获优秀团体奖。举办首届“侨都工匠”评选活动,鼓励人人能成才、行行出状元。我们推动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新(改、扩)建基础教育公办学校22所,新增学位超1.5万个,11个教育集团成为省优培育对象,高考本科上线%。完成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二期、华立学院江门校区等5所高职院校新(扩)建,新增学位4.9万个;五邑大学2个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选树“百优教师”,新增高级职称教师1339人,新招聘教师1252名,其中研究生学历占比翻一番,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快建设。我们推动医疗水平持续提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省级绩效评价获片区第1,市中心医院获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等级。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获省通报表扬。医养结合覆盖率100%,“两院一体”模式在全国推广。基本医疗保险病种提升至9658个,常态化实施药品和耗材集中采。